《卧薪尝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卧薪尝胆》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原文: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
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时,他长叹道:“我就要在这里终结了吗?”文种回答说:“商汤曾经被押在夏台,周文王曾经被囚禁在羑里,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逃到了翟国,齐国公子小白(齐桓公)避乱到了莒国,他们最终都成就了王霸之业。由此看来,我们当前的处境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分呢?”吴王夫差赦免了越王勾践后,勾践便返回了越国。勾践回国后,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他把自己的苦胆放在座位旁,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能抬头看到苦胆,吃饭时也时常尝尝苦胆,并常常自言自语:“你忘记了在会稽山所遭受的耻辱了吗?”勾践亲自去耕种,他的妻子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色彩的衣服,折节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
详细解析:
《卧薪尝胆》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公元前510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在槜李迎击吴兵,采取智取策略,大败吴军。吴王阖闾在战斗中受伤,不久后在半路上死去,临死前嘱咐他的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为了复仇,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三年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越王勾践被夫差打败,投降并到吴国履行投降后所接受的条件,伺候吴王,从事劳役,三年后才得以释放回越国。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艰苦奋斗。他唯恐自己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了报仇雪耻的志气,于是给自己安排了一个艰苦的生活环境。晚上,他躺在稻草堆上,枕戈而卧。他还在室内挂上一只苦胆,每天出入坐卧都要看看它,吃饭之前也要先尝尝它。这个行为就是成语“卧薪尝胆”的由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除了自身的刻苦努力,勾践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振兴越国。他亲自去耕种,夫人亲自织布,以此来激励百姓勤劳生产。他们的生活十分简朴,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色彩的衣服。勾践还折节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
勾践在十年的时间里,一面卧薪尝胆,一面积聚力量,准备复仇。他重用贤臣范蠡、文种,励精图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范蠡提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策略,勾践采纳了这个建议。经过十年的生聚和十年的教训,越国终于转弱为强。
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吴国北上参加黄池会盟、国内空虚之际,发动突然袭击,大败吴军。吴王夫差急忙求和,之后吴国逐渐衰弱。公元前473年,勾践再次攻打吴国,吴国屡战屡败,最终被越国所灭。勾践终于实现了复仇雪耻的愿望,并统一了东南地区。
《卧薪尝胆》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的励志故事。勾践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复国的梦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应该像勾践一样,卧薪尝胆,刻苦自励,奋发图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崛起,最终取得胜利。
此外,《卧薪尝胆》的故事也体现了勾践的智慧和远见。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并且从历史中找到类似的例子来激励自己。他能够虚心接受贤臣的建议,并且坚定地执行这些建议。他还能够关心百姓的疾苦,与百姓同甘共苦。这些品质都是勾践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卧薪尝胆》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个具有深刻启示意义的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像勾践一样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断努力和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原文及翻译是什么?资讯攻略01-05
-
文言文《去私》的现代解读与魅力翻译资讯攻略03-26
-
《〈乡村四月〉原文及译文》资讯攻略12-06
-
《元史·张养浩传》之张希孟字养浩:原文、注释与翻译资讯攻略11-30
-
中秋经典咏月诗词三首:文言文详解资讯攻略02-06
-
掌握技巧:轻松将中文句子翻译成英文!资讯攻略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