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揭秘:洋畲村究竟隶属于何方?

揭秘:洋畲村究竟隶属于何方?

2024-11-28 17:46:13

洋畲村,一个充满历史底蕴与自然风光的美丽村落,位于中国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的西南部。这个海拔700米的小村庄,虽然距离龙岩中心城区仅有15公里,却仿佛遗世独立,保留了一份难得的宁静与纯净。洋畲村不仅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因其丰富的革命历史和近年来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积极探索而名声在外。

揭秘:洋畲村究竟隶属于何方? 1

地理位置与自然风光

洋畲村地处狮头山西麓,西北接龙潭考塘,西南近五星,东北望龙门,交通便利,但又保持了乡村的静谧与安宁。这里四面环山,绿树成荫,溪水潺潺,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花草的清新气息。村庄四周的自然风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是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好去处。

近年来,洋畲村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自来水管道改造、公共服务设施的增设,让村庄既有田园风光,又有生态景观,还有了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村民们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

革命历史与红色记忆

洋畲村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还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1929年至1949年期间,这里曾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1928年,在邓子恢、郭滴人领导的震撼闽西的后田农民武装暴动的影响下,洋畲村(当时也称杨家畲)也建立了以贫雇农为骨干的秘密农会,同时成立了党、团组织及青年夜校等群众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1929年,郭滴人、罗望平等人在湖邦区各村传达贯彻县代会通过的政治决议,发动群众,组织训练武装队伍。洋畲村的农民也融入了湖邦革命队伍,开展分田斗争,并积极配合红四军攻打龙岩城等革命活动。在这一时期,洋畲村的共青团员李和旺、李永珍、张载明、李继荣等人先后加入县红军赤卫队(后整编为红军第十二军),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洋畲村人民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30年5月,红十二军在邓毅刚、陈正的率领下分三路出击东江,途经永定。洋畲村的子弟兵李永珍在虎岭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1岁。红军独立营炊事员李继荣也在万江二岭战斗中被炮击中而牺牲。翌年,洋畲子弟兵红军独立三团战士李和旺也在永定灌洋战斗中光荣牺牲。

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和威逼利诱,洋畲村人民没有屈服。他们组织武装小组,配合新红十二军在石牌前与敌人激战,迫使敌人退回龙岩城。尽管敌人多次试图扑灭这里的革命火种,但洋畲村人民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他们利用石燕岩等有利地形开展游击活动,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2年,洋畲村被龙岩县人民政府授予“革命基点村”的光荣称号。这段光荣的革命历史不仅为洋畲村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乡村振兴与生态旅游

近年来,洋畲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村庄按照“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企业主唱”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村民们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优势,打造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洋畲原乡生态旅游度假区。

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洋畲村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他们通过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挖掘和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如今的洋畲村已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每逢节假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验淳朴的乡村生活、聆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除了生态旅游外,洋畲村还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产业。村民们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种植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同时依托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这些举措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了生活水平;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洋畲村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深入挖掘和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推动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新样板。

同时,洋畲村也将继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洋畲村将会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一颗镶嵌在闽西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总之,洋畲村属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的一个美丽而富有历史底蕴的村庄。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风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事业而备受瞩目。无论是对于喜欢乡村旅游的游客来说;还是对于关心乡村振兴事业的人来说;洋畲村都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索的地方。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