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无锡男子因连续三次高空抛物获刑3年:动机何在?

无锡男子因连续三次高空抛物获刑3年:动机何在?

2025-02-07 11:39:10

无锡一名男子连续三次高空抛物被判3年,他为何要这么做?

无锡男子因连续三次高空抛物获刑3年:动机何在? 1

在江苏省无锡市,一起高空抛物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蒋某,一名普通市民,因连续三次从高楼抛掷物品,被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这起事件不仅造成了两辆汽车的损毁,更在小区内引发了居民的心理恐慌。那么,蒋某为何要这么做?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这起事件的背后原因。

无锡男子因连续三次高空抛物获刑3年:动机何在? 2

蒋某的故事始于一系列生活的不如意。据报道,他在2019年上半年在网络上被网友骗走了9万多元,这笔钱一直未能追回。紧接着,在2019年11月19日,蒋某在工作上又遭遇了不顺,被老板批评了一顿。心情郁闷的他下班后喝了一点酒,但酒精并未能缓解他的烦恼。回到家后,蒋某仍然感到心烦意乱,于是决定到小区楼顶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无锡男子因连续三次高空抛物获刑3年:动机何在? 3

晚上9点左右,蒋某来到了小区27号楼的18层楼顶。站在高处,望着繁华的城市夜景,他想到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内心的烦闷达到了顶点。为了发泄内心的情绪,蒋某在楼顶找到了一个抵门的矿泉水桶,里面还有水。他抱起水桶,毫不犹豫地从楼顶扔了下去。水桶摔碎的“嘭”的一声,让蒋某瞬间感到了一种莫名的释放。他赶到楼下查看,发现没有砸到人,便放心地回家睡觉了。

然而,这次高空抛物并未让蒋某收手,反而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释放出了他内心的恶魔。过了一周,蒋某又因为工作不顺心,再次爬上了楼顶。这次,他选择了一个杠铃作为抛掷物。杠铃上有4个杠铃片,重量达到了25公斤。当蒋某将杠铃从楼顶扔下时,伴随着一声巨响,全小区的居民都以为是谁家的煤气罐炸了,纷纷走出家门查看情况。这次,杠铃虽然没有砸到人,但却砸中了一辆停在楼下的汽车。汽车被砸得面目全非,后玻璃粉碎,车内也是一片狼藉。

面对这起事件,小区居民都感到十分恐慌,大家都不敢从楼下经过,生怕被高空坠物砸中。然而,蒋某却并未因此而收敛自己的行为。就在砸中汽车的第二天晚上,他又一次爬上了楼顶,将一个种有植物的花盆从楼顶扔了下去。这次,花盆砸中了一辆正好停在楼下的汽车,导致汽车严重损毁。幸运的是,当时并没有人在车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接二连三的高空抛物事件引起了当地警方的高度重视。通过小区的监控视频,警方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蒋某。在第三次案发后半个多小时,警方就将蒋某从家中抓获。面对警方的审讯,蒋某对自己三次高空抛物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他声称自己曾患有癫痫病症,有自杀倾向,个人情绪变化很大,精神上无法控制自己。为了验证蒋某的说法,警方将其送往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司法鉴定所进行精神病鉴定。然而,鉴定结果证明蒋某在本案中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他所说的精神病并不被认同。

在审讯过程中,蒋某透露了自己连续高空抛物的动机。他表示,那段时间自己非常不顺心,网络诈欺让他损失惨重,工作上的压力也让他喘不过气来。在连续遭遇打击后,他内心充满了愤怒和绝望。为了发泄这些不良情绪,他选择了高空抛物这种极端方式。蒋某说,当他看到物品从高楼落下、摔碎的那一刻,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释放和满足。然而,这种短暂的满足感很快就被内心的愧疚和恐惧所取代。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也给小区居民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伤害。

2020年4月,无锡市梁溪区检察院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蒋某提起公诉。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蒋某有期徒刑三年。这起事件终于尘埃落定,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高空抛物作为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公共安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高空抛物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遏制这一势头,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高空抛物行为。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最高人民法院也印发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要求对于故意高空抛物的行为,根据具体情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

然而,法律法规的出台只是治理高空抛物问题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作为市民,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不向窗外抛掷任何物品。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和压力,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

此外,社区和物业公司也应该加强监管和防范力度。他们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小区内的监控设备,确保监控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记录下高空抛物行为。同时,他们还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对高空抛物危害性的认识,引导居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回顾这起无锡男子连续三次高空抛物被判3年的事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让蒋某走上了这条不归路?是生活的不如意?还是内心的愤怒和绝望?或许,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高空抛物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共同维护我们的“头顶安全”。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