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与宋应星跨越300多年的握手有何意义?
袁隆平宋应星跨越300多年的握手,究竟有何深意?
2021年5月22日,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沉痛的一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巨星陨落,山河动容。人们自发悼念,鲜花、翠柏、稻谷、卡片……长沙街头,市民们在雨中排队,只为一睹袁老最后的容颜,送他最后一程。网络上,更是掀起一波怀念袁老的热潮。许多网友表示:“以后要好好吃饭,不浪费一粒粮食。”
因为袁隆平,曾许下这样一个质朴的愿望:“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因为袁隆平,让中国人在端牢饭碗的同时,还把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
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到2020年实现双季亩产超1500公斤的目标,50多年来,袁隆平从未停下逐梦的脚步。他的一生,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写照,是无数科研人员扎根基层、为国奉献的缩影。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宋应星。
300多年前,同样有一位名叫宋应星的科学家,也在思考如何让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不过,与袁隆平不同的是,宋应星选择用文字记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写了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天工开物》。
在《天工开物·乃粒》一卷中,宋应星详细介绍了水稻垦殖、育种、插秧、灌溉、施肥、除虫、收割、入仓等各个环节,并指出:“凡稻,有粘、不粘二种。粘者,今人名之曰粳;不粘者,名之曰籼。”还总结了当时流行的水稻良种:“浙中陆稻曰黄穰,早种而晚熟,最耐旱。其米粗而不粘者,名曰籼。种早而收薄,不择肥瘠地……苏、松、常、镇之糯,皆粳而粘者也,为天下第一。种晚收厚,一岁两获。”
可以看出,宋应星不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文学家。他用优美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水稻种植的场景,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田间地头,闻到泥土的芬芳,看到农民劳作的艰辛。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中图文并茂,详细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业和农业技术的伟大成就,是世界上第一部标注年代的图文并茂的科技文献。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却在国内鲜为人知。直到17世纪末,它才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到西方,引起轰动。欧洲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法国汉学家儒莲将《天工开物》中论述的制造纸、糖、丝绸、瓷器、煤炭、铜铁、榨油等技术,称为“技术史中最卓越的著作”,并在《中国工业技术史》一书中予以高度评价。
然而,在当时的中国,由于“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影响,《天工开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世纪初,随着“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这部著作的价值。
在《天工开物》中,宋应星不仅记录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表达了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推崇。他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非常超前和进步的。
如今,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回望过去,不禁感慨万分。从宋应星到袁隆平,从《天工开物》到杂交水稻,中国科学家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部部壮丽的科技史诗。这些科学家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中国人民吃饱饭,让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袁隆平曾说:“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这既是他一生科研工作的写照,也是对所有青年科研人员的寄语。
的确,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宋应星到袁隆平,一代代中国科学家,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今天,当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更需要广大科研人员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投身科技创新的伟大实践。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科技成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到那时,我们回望过去,会发现,从宋应星到袁隆平,他们的握手,不仅仅是跨越300多年的致敬,更是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传承与发展。这种传承与发展,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的磅礴力量。
- 上一篇: 如何高效群发工资条邮件?
- 下一篇: 2022年疫情补助金申领指南
-
沪深300、天弘沪深300及中证500有何区别?资讯攻略11-30
-
揭秘!沈昌珉与宋茜的恋情传闻,真相究竟如何?资讯攻略12-02
-
揭秘!圭贤与宋茜之间的神秘关系资讯攻略01-22
-
《揭秘!台剧〈两个爸爸〉震撼结局究竟有何深意?》资讯攻略12-02
-
解析:'爸妈我爱你'与'妈爸我爱你'有何不同?资讯攻略11-28
-
显卡A卡HD5470中的5470数字代表什么?性能与数字不同有何关系?资讯攻略03-21